开源生态

生态对于人来说,主要是习惯。

生态有两条线可以选择:
  1. 把现有的windows生态迁移到Linux;

  2. 放弃windows,使用Linux已经存在的生态;

把现有的windows生态迁移到Linux只能用于补充方案或临时方案,长远方案是使用Linux已经存在的生态,并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换掉windows系统,改用Linux。

开源生态举例1: LibreOffice的文件 odt是开源的,所以,omegat可以直接解析。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花大力气要推行ooxml标准,因为如果没有ooxml的话,以后ms office可能没什么人会用了。

构建:生态的最关键问题其实是成本,即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户成本。代码重用,文件重用,用户学习曲线等等。 例如,libreoffice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scribus排版;inkscape的svg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gimp中使用。这样的重用,不仅仅为用户节约了大量时间,更让用户有了更宽泛的自主选择,让用户真正放飞自我。

开源生态举例2: 树莓派os with Desktop是如何解决应用软件生态的:利用debian软件仓库。驿窗平时的工作已经迁移到树莓派5上了。

上面的例子并不是开源生态的完整解释,但它能够展示开源生态的形成及发挥作用的机制。

生态反面的极端案例是pdf。但这与其功能定位有一定关系,不具体讨论。不过,这是一个机会,即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类PDF的格式,一方面具有pdf格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开放格式,允许生态发展。(PDF有特殊性,本质上,不适合参考)

开放源码软件最大特点是长期可用性。

开源项目成功的一个个例:

核心部分保持开放,但周围的服务可以由竞争对手提供,从而降低垄断风险。开源项目应该是国际性的,如果限制在某一个区域/地域内,项目失败的风险会极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