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与空格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行文中关于标点符号和空格的使用问题,涉及空格、引号、斜体、加粗等与行文有关的细节处理。通过对比来分析标点符号以及空格对阅读效率和流畅性的影响,进一步讨论如何通过修改标点符号和空格的使用来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效率,兼顾精读和泛读。
本文虽然是基于长文档进行讨论,但也适用于短文档,比如视频的字幕、软件操作过程中的提示信息等。
目录:
1. 为什么中文不应该使用斜体
英文经常使用斜体,且并没有让我们产生不适,中文为什么不行?我们看一张图:

斜体中英文对比
上图中,英文单词why使用了斜体,中文“为什么”一词使用了斜体。从效果上看,中文使用斜体后,“为”字与其左侧的“示”字间隔明显过大,而英文却没有相同的感觉。
这是因为,英文会在单词间使用空格,而中文在行文时是不使用空格的。英文这个空格弱化了斜体造成的间隔突兀感。同理,如果中文在对应的位置也使用空格的话,间隔的突兀感也会降低。但事实是,中文在行文时不使用空格。
所以,中文排版请尽量不要使用斜体。对于需要内容区分的情况,建议使用不同字体来代替斜体,也可以考虑使用下划线或者加粗等方式。
如果一定要使用斜体字,那么不要在一个段落中的局部某个词或某几个词上使用斜体字,而是应该整个段落都是斜体,避免几个斜体字/词放在一个段落中的情况。
2. 括号使用半角更流畅
圆括号在使用半角时,其效果与使用全角是不同的,我们看下面的截图:

全角括号与半角括号
上图中第一行使用了全角括号,第二行使用了半角括号。通过对比我们会感觉到,使用半角括号的时候,阅读会更流畅,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阅读的场景,比如泛读,而不是精读。但如果想精读也完全没问题,因为半角的括号仍然足够醒目,阅读时不会被忽略掉。
这里有人会注意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通常使用括号会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或者突出说明的作用。这个想法,我们其实只要使用了括号,那么无论括号是全角还是半角,就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作用。但半角比全角多了一个优势,就是阅读的流畅性,尤其行文字数多的时候很明显。
3. 双引号使用半角更流畅
双引号使用半角的效果,与括号相同,如下面截图所示:

全角双引号与半角双引号
其实其它一些标点符号也是同理,比如中括号和大括号、单引号、顿号等等。
4. 空格:一直被汉语忽略的重要行文要素
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空格的使用,基本都停留在一个地方,就是行文开始时,前面留几个空格。
比如,在一个段落的开头,通常要留两个空格;而段落内文中,是不允许空格存在的。另外,如果是作文,那么可能会要求作文的标题左侧空四个空格,或者整体左右居中。
而实际上,现行的汉语标点符号,除了标点符号本身,还同时具备空格的属性。例如冒号,就是在一个空格的位置处的两个小点,而句号就是一个空格处的小圆圈,其它标点符号同理。这些标点符号和汉字一样,要占用一个空格的位置,但因为标点符号的大小比汉字要小很多,所以,空格的”空白”区域相对汉字就比较明显,即,标点符号的位置,通常都有一些行文空白。
如果把所有标点符号都去掉,但保留空格,那么仍然可以断句,但标点符号的一些特殊指向意义可能会丢失,比如代表一句话结束的句号的意义,或者书名号代表一本书的名称的意义,或者双引号代表的引用了一句话的意义等等。但是,如果不需要这些特别的指向意义,那么只使用空格来断句所得到的效果,与使用全角标点符号(空格+标点符号)的效果,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事实是,这种行文方式已经被很多人使用,比如微信/QQ聊天,有的人是基本不输入标点符号的,只使用空格来断句;只有极少数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使用标点符号,比如为了加重反问的语气并同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在最后多敲一个问号来结尾。
所以,主要起断句作用的,其实是空格,不是标点;而对断句位置的含义进行额外说明的,应该是标点,比如逗号或句号,说明行文在断开时,一句话是否完全结束。
另外,在视频中使用的字幕,基本上也不使用标点符号,除了一句话一屏字幕外,如果一屏出现两句话,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空格的效果,要远好于使用标点符号。原因是,一方面,观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视频本身,如果再分神处理标点符号信息,会浪费精力,导致字幕看起来比较累;另一方面,视频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信息,比如语气、表情、动作等等,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比标点符号更能有效传达信息,所以,字幕中断句时通常只使用空格断句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再使用标点符号来传达语气类的额外信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视频在播放过程中,视频的内容是一直前进的,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字幕在被阅读时,速度应该能够尽量快,尽量节约观众的时间,否则会导致字幕理解与视频内容脱节,这个时候在字幕中使用标点符号的结果就是字幕没有起到传达视频内容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观众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而用空格则效果会非常好。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就是空格有非常有效的断句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汉语行文时是不使用的,或者说,在汉语语法上,是严格规定不使用空格来进行断句,而一定要使用标点符号。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当下的汉语行文是基本没有用空格来断句的。
在汉语行文中,空格除了断句的功能以外,还可以断词,类似于引号,即在特定词语的前后各使用一个空格,来表示这个词有特别含义。其实无论断句还是断词,都是空格在行文中的基本作用,就是”断开”的提示,让读者注意到,这里与普通行文不同,需要知晓。
在汉语行文中使用空格来断句或断词,有时候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好处,就是行文流畅,显著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效率。这一结论主要基于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一是汉语的标点符号与汉字一样,要占用一个完整的空格,而空格本身也会导致行文”小中断”,即,使用汉语的标点符号时,阅读者的大脑在标点符号的位置要处理两个信息,一是标点符号本身,二是空格。也可以说,汉语的标点符号同时使用了标点和空格这两个元素来进行断句/断词。相比使用单一元素的情况,这两个元素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阅读者阅读效率受到负面影响。
通常情况下,全角标点符号占用一个空格,而半角标点符号只占用半个空格。所以,如果汉语行文时标点符号都使用半角,那么应该会降低断句效果,比如使原来的两个元素的断句效果变为一个半元素的断句效果,使行文能更流畅一些。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示例,来对比上面提到的空格与标点符号的使用。
5. 全角符号的空格对于中文排版的影响
上面提到的全角和半角标点,其本质上是空格带来的效果,与标点符号本身没有关系。全角标点占用一个汉字的空间,半角标点则只占用半个汉字的空间。所以,在空间上全角标点相当于多了半个汉字位的空格。
为了说明空格对汉字排版的影响,我们先看下面的截图:

全角符号的空格对汉字排版的影响
上面截图中之所以使用双引号,目的是为了提示读者,“菜单”是菜单栏上的一个项目,是需要被点击的项目。如果像第四行那样没有使用双引号进行提示,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注意不到“菜单”的意义,或者忽略掉。
双引号这个标点符号的功能也在于此,即引用提示,表示引号内的内容是从其它地方引用过来的,或者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菜单项。
上图第二行是在第一行的基础上把全角改为了半角的效果,这个在前面说过,对于泛读来说,半角可以增加阅读的流畅性,且又能保留提示效果。
上图第三行是去掉了双引号,只保留空格,且是半角空格(即半个空格)。这种情况下,读者阅读效率极大的提高,且没有丢失”插入”这个词的特殊表达效果,即阅读者能够了解这个词有特别意义。如果这种使用空格替代标点符号的行文方式在一个长文档中反复大量使用的话,那么即使不提供任何说明,阅读者也完全不会有阅读障碍,且能带来阅读效率最大化的结果。
上图第四行阅读效率更高,但因为没有对”插入”这个词做任何”断”的处理,所以,会导致行文意义不完整,阅读者有可能会忽略或疑惑这个词是否有特别含义或指向,这种情况是行文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的。
6. 使用空格对于中文排版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里讨论的负面影响,仅指用空格取代其它标点符号的情况,比如用空格取代双引号、取代括号、取代斜体或加粗等等。
本质上,汉语行文中的单纯的空格会导致读者在空格位置产生思维的停顿感。在行文中,如果很少使用常规标点符号,而大量使用空格替代,那么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空格不像常规标点符号那样具有专门的指向和提示功能,比如书名号。所以,如果相关内容需要专门的提示或指向来引起阅读者注意,那么空格可能不具备,或丢失掉相关的提示功能。
再比如,双引号可以表示引用,改成空格只能是起到断词的作用,而不具备引用的提示功能。
再比如,括号通常表示注释或补充的提示,如果我们用空格替代,那么就不具备注释/补充的提示意义,甚至完全丢失本来要表达的想法。
其它标点符号依此类推。
7. 另一个全角标点符号/空格/加粗对阅读影响的效果示例

另一个效果示例
8. 中文段落中的个别英文单词,可以考虑不在两侧添加空格
我们先看下截图:

中英文混排
多数人持的观点是,英文与中文之间加一个空格,会显得比较好看。驿窗对此经过大量测试后发现,这个好看更近似为先入为主,比较主观;或者说,它其实是通过对空格的运用来达到中英文和谐混排的效果。
但有一个前面提到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就是中文排版中如果频繁出现类似情况时,就会导致泛读效率非常低。而如果去掉空格,可以显著提升泛读效率,且完全不影响精读。
在去掉中英文之间的空格后,在视觉效果上是否一定不如保留空格,也仍然值得再讨论。驿窗采用的方案是不留空格,以提高泛读效率,原因是上面提到的,空格有断句效果,这个”断”的效果会导致阅读者的思维在空格位置产生细微停顿,使阅读的整体感觉没有那么流畅。
9. 为什么应该少用或避免使用粗体
粗体,严格来说,与双引号的意义基本一样,都是要说明该文字有特别含义,提醒阅读者不要忽略。
如果一个段落内如果大量使用粗体,与大量使用双引号相同,也会严重影响泛读的效率,比如下面这两张截图是摘自《LibreOffice入门指南》的部分内容,上图是使用粗体的效果,下图是把所有粗体效果去掉,部分添加空格。请对比两张图,体会泛读和精读的效果是否受影响:

粗体频繁使用

取消粗体,改用常规字体或加空格
正常情况下,下图的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且不丢失原有的提示效果。粗体频繁使用看着会有点花眼,特别是对于泛读的读者,很不友好。
例如,一份A4文件,使用5号字,一页纸里面有一或两个词加粗,对阅读的流畅性没有任何影响;但一页A4中如果有超过10个甚至20个词语被加粗,读起来就有点头疼了,很分散注意力,也很不流畅~
10. 驿窗项目文档对于空格的使用
驿窗项目的文档,对于空格的使用非常严格。
这里的严格是指,除非需要,否则不会使用空格。比如菜单提示、命令提示等;换句话说,如果您在阅读驿窗项目的文档中看到空格,那么请务必了解,空格是在提示您有额外的提示含义,代表空格所包含的文字,或者空格后面/前面的文字,通常是一个特别词汇,比如按钮,或者命令,或者选项,或者对话框,或者菜单,或者其它含义等等,精读时不要忽略。
这种使用规则是专门为了同时照顾泛读和精读而设置,泛读可以尽可能地不受标点符号/空格的影响而快速高效阅读,而精读则能做到不会忽略必要的额外提示意义。
另外,对于中文段落中偶尔出现的英文词汇,驿窗项目的文档中通常不会在英文与中文之间添加空格,目的也是为了在兼顾精读的前提下提高泛读效率,让阅读者能够更流畅的阅读。
提示
本文应用范围
本文所关注的行文,首先主要是指汉字字数超过10万的文档,或者称为书。因为字数很多,所以很多人在阅读时会先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采用精读的方式研读。其次考虑行文较短的情况,比如视频中的字幕。
行文中如果应用本文的方法考虑空格代替标点符号来排版,可以显著提高泛读效率,同时保证应有的精读效果。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您的行文或文档有自己的行业标准/组织标准/团体标准,那么要慎重考虑,因为通常行业/组织/团体等在行文方面都有严格的约束或者不成文的规范,在未经许可的前提下应该严格遵循,而不应当做任何修改,尤其是用空格来代替全角标点符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