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有什么问题

1. 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现在的软件开发,多数是在“搭积木”:找到能实现目标功能的相关开源模块,然后把这些模块组织在一起,就是一个应用程序了。至于开源相关模块的安全性,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去认真审查,或者没有能力审查。

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的数据或者应用,在选择软件开发团队的时候,就要对安全性做必要的评估和慎重选择。

例如,Ant Design圣诞节彩蛋事件,此事件已经过去,但需要思考,就是开源产品对上游依赖的审查问题,目前是不完全到位的,更多的,是仅依靠信任,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暂时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案,需要继续研究。事实是,企业更注重盈利,而在代码审查上没有投入,或者无法承担相应的投入。

只有原始开发者才最清楚代码有什么缺陷:

因为中国主要是搭积木的方式来开发软件,比如自动驾驶。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了开源的基础模块搭建出自动驾驶程序,之后开始应用,并寄希望于机器学习。但开发那些基础模块的开发者会比较清楚其模块的应用范围/限制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甚至有问题的极端情况是什么。而此类问题对于搭积木的开发人员来说,很可能是盲区。上面都是假设推理,但如果不幸成真,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如果涉及安全,尤其是普通民众生命安全的项目,对于开源的使用,需要慎重再慎重。

2. 开源应用与开源消费的推广

未推广的一个原因是缺乏教材,比如Linux操作系统教材。国内现有的Linux操作系统教材都是面向专业运维的,没有面向普通办公/家用的。专业运维与普通办公家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尤其是Linux系统,本身具备运维特征,很容易被混淆,普通用户拿专业运维的书当教程,结果就是Linux即不好学也不好用,完全没法和Windows相比。(驿窗的《Linux入门指南》已经上线,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消费推广的一个方案,是强制供应商采用开源工具来开发指定的软件/应用。比如做一个线上的购物网站,可能要用到图片处理软件,默认都用photoshop。那么,是否可以强制使用gimp,或者使用gimp者优先?从功能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网络图像的处理,gimp完全可以胜任,无非是会不会而已。如果替代,那么一是省钱,二是扩大应用范围,怎么看都是得利的结果。

3. 因为资金问题,所以,开源有不可持续的风险

开源项目盈利非常难。

能盈利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盈利,是否就不去促进?这要看怎么去定义开源。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道路和桥梁基本上是不盈利的(收费道路除外),但因为道路和桥梁是基础设施,所以,政府会出钱解决。那么,开源项目是否是今后的基础,或者,有没有哪些开源项目是今后的基础?这需要讨论和研究,如果是,那么就需要政府投入。对于某一些具体的项目,可以半投入,比如投入少量的资金,使其可以“存活”,只要存在,就有可能。

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对于不盈利的开源项目,一方面确定是否有必要投入及投入额度,另一方面主动帮助开源项目寻找盈利点,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比如允许自主出版/印刷/销售项目相关的书籍,而不是去买书号,书号太贵了。对于盈利的开源项目,尤其是基础类项目,帮助宣传和推广,使其发展更好。

政府可以出面制定基础开源清单,罗列那些当下应该发展的基础开源项目:基础类教程,如gimp、git、inkscape、linux系统等。(基础开源项目,未必是代码开发类的,也有知识共享类的)

4. 因为版权保护法律与机制的健全问题,开源产品有被盗窃的风险。

5. 企业主导的开源软件需要另外考量。

因为垄断需求,所以企业主导的开源产品“越来越不可信”,典型的就是chromium,里面太多的倾向于google公司的代码很难清除干净。

如果你使用纯商业公司的开源软件,后续就有可能被商业公司的商业意图所局限,导致失去一些方便的功能,甚至重要的功能,然后,你不得不寻找其它替代,甚至放弃当前使用的开源软件。这里有几个成本,一个是学习成本,您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新产品,原来的学习成果被严重浪费; 二个是习惯成本,您已经习惯的东西不存在了,需要重新养成新习惯; 三个是迁移成本,您需要把当前产品下的很多内容在新产品上实现,简单迁移还好,如果新产品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功能,那么您就需要增加更多的迁移成本。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您的某个生产工作依赖此开源产品的某个功能,那么,功能没有了之后,相应的生产也会受影响。

多说一句。国内有一些网站之前是只支持IE浏览器,现在IE没了,所以开始支持chromium浏览器,但不支持firefox浏览器。想一想,这样下去,如果哪一天firefox消失了,google会不会把chromium变成更具垄断性的产品,甚至修改开源协议,直接变成闭源产品?未来会如何无法确定,但中国在考虑现在支持啊一种浏览器时,不能不长远打算。

开源软件缺乏售后服务/商业服务:

售后服务/商业服务这一条,当下是一个很关键问题。很多公司在做软件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时,总是对商业售后服务情有独钟。这在某些方向是有其道理的,尤其是商业公司在选择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时,必需要考虑责任的问题,即软件出了问题到哪里去找责任人。而责任制是现代企业架构的基础,没有责任制企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确实需要思考和权衡。

有一个参考是,我们在界定责任时,是否有可以参考的内部流程,来避免责任不清楚导致的开源选择困难问题。软件的商业服务对于企业责任制的优势,实际上在真实应用中体现的并不如想象那么重要,比如,windows出了个问题,公司得到了什么商业服务?Linux出了问题,公司少得到了什么服务?二者完全一致,都是等补丁。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软件的商业服务的真实意义所在。目前看来,象征性的责任意义,远大于现实的成本意义。这主要是由软件的“非实体”特性所决定。如果把软件换成一台生产线上的机器,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机器设备所需要的商业服务,目前一定是传统的商业售后服务,而软件不同。我们的脑海中仍然把商业服务固化在实体商品上,还没有完全适应“非实体”的纯软件产品,这个区别,研究仍在进行中,期待的结果是,能够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可以施行的“纯软件非实体责任制度”参考,以方便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可以很容易地把开源软件纳入采购范围。

另一个参考是,国外有很多企业,专门对开源软件提供商业性服务。比如Debian,Debian自己不提供商业服务,但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却提供Debian商业服务合同。又比如LibreOffice,也有很多第三方公司提供商业服务。目前国内这样的第三方商业服务市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也没有应用,原因主要与环境有关,需要研究和探索可靠的模式。但在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因为开源软件的继续发展与壮大的趋势是必然的,企业应用开源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那么势必会有商业服务的需求,然后也就必然会有相应的第三方商业服务公司出现。

开发进度相对不可控
项目生存周期:主要是钱的问题。这个需要探索,驿窗已经公布的驿窗301条款就是探索的一个应用尝试。

6. 开源软件的企业品质更重要

比如libreoffice热衷于兼容ms office,但实际上ms自己都可能不兼容,所以兼容工作的结果就是,libreoffice没办法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与其开发更多的功能,不如让现有的功能更稳定和更可靠,这样才能让使用者放心。

纯商业公司开源产品的问题

比如这个:从三月初起 Chromium 将失去同步支持(https://www.archlinuxcn.org/chromium-losing-sync-support-in-early-march/)

Google 已经发出通知说他们将从3月15日起禁止除了 Chrome 以外的所有浏览器访问 Google 的一些功能(比如 Google sync)。这一来自 Google 的变化将较早影响 Arch 的 chromium 包,从3月2日起,预计会在 Chromium 89 发布之后。

我们已经确定 数据同步(data sync) 会停止工作(密码、书签、等)。其它特性比如定位(geolocation)或者增强的拼写检查(enhanced spell check)可能可以继续工作一段时间。访问 Google Drive 的浏览器扩展也可能受影响,以及 LibreOffice 可能将失去存储文档到那儿(Google Drive)的能力。

其他发行版比如 openSUSE 和 Fedora 已经在他们的 Chromium 88 软件包中移除了将要被限制功能的 API key 。Fedora 的升级建议中详细描述了关于这个变化的观点,我还发现 Hackaday 的 这篇文章也可供参考。

未来,基础开源模块的代码审核必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完稿